2025-09-04 11:25 | 来源:互联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5年8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976.19亿元,同比微降2.66%;归母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经营活动产生的...
2025年8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976.19亿元,同比微降2.66%;归母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283.29亿元,同比激增453.06%。
在国内家用空调市场二季度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中央空调内销额下滑10.1%的行业背景下,格力电器的这份财报既体现了其在消费电器板块的结构优化,也彰显了其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与多元化布局上的定力。
从1991年成立至今,格力电器始终以“掌握核心科技”为锚点,从单一空调制造商成长为覆盖消费电器与工业装备的全球工业集团。
格力电器的业务布局始终围绕“消费+工业”双轮驱动,2025年上半年,这种布局在行业压力下呈现出“消费筑防、工业破局”的特征——消费电器板块虽短期承压,但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基本盘;工业制品、智能装备等板块则以两位数增速,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上半年,当行业陷入“以价换量”的内卷时,格力电器选择逆势加码研发,研发投入高达38.92亿元,同比增7.05%;同时,推动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板块营收增长17.13%、智能装备板块增长20.90%,试图在消费电器的“基本盘”之外,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这份财报的深层价值,不仅在于数据本身,更在于它勾勒出一家传统制造业巨头在经济周期与行业变革中的生存逻辑——以技术壁垒抵御价格战,以产业链延伸对冲单一市场风险,以现金流韧性支撑长期战略。
高端化对冲行业低端内卷
消费电器是格力电器的核心板块,2025年上半年营收762.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8.38%,相比2024年同期的80.55%比重,有所下滑。这说明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同期中国家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8.3%,冰箱、洗衣机销量分别增长3.7%、8.8%。尽管其消费电器的销售额同比下降5.09%,看似与行业整体态势相悖,但深入拆解营收结构可见,这种“降速”实则是格力电器主动应对行业低端化的结果。
今年以来,家用空调市场“以价换量”趋势明显。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家用空调线上2100元以下低端机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而格力电器聚焦中高端产品,虽单价较高但仍实现销量爆发,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低端市场的份额流失。
面对行业低端化趋势,格力电器以“绿色低碳、舒适健康、个性智能”为方向,推出两大爆款系列:
一是“风不吹人”系列:搭载双驱冷暖分送技术与分布式送风技术,实现“淋浴式制冷”“地毯式制热”,解决传统空调“冷风吹人、热风聚集”痛点,销量同比增长131%;
二是AI动态节能系列(“凉之夏-Ⅱ”“AI节能王子”):历经7年研发,通过AI芯片与算法自动适配用户习惯与环境变化,全年耗电量降低13.6%,销量同比增长360%;
同时,格力电器坚定落实全系列家用空调“十年免费包修”政策,进一步强化品牌信任度。虽然该政策于2021年推出,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任何其他家电跟进。
根据i传媒《2025H1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格力中央空调以超15%的市占率继续位居行业首位,其中家用中央空调推出“真知·灼见”风不吹人产品、睿风恒温除湿产品,商用中央空调推出“AI宽域节能”GMV9智岳系列(平均节能率25%,获2025中国制冷展金奖),持续巩固高端市场优势。
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环境电器等生活电器,是格力电器从“空调单品”向“全屋智能家电”延伸的关键。2025年上半年,该品类通过场景化创新实现市场认可度提升:
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推出505L/535L嵌入式冰箱,研发双轴变轨铰链技术,解决嵌入式冰箱开门空间受限问题,抗菌效果与智能交互体验升级。
格力电器重磅打造的“净静-Ⅱ”洗衣干衣机,采用风机自清洁技术,线屑去除率62.6%,除螨率100%,获洗烘一体机管道自清洁性能优品认证。
在环境电器上,格力电器切入细分人群的需求痛点。“织风者”循环扇凭借聚风涡流系统与离线语音智控,稳居京东中高端电风扇TOP1;宠物空气净化器、低噪双变频除湿机(能效高出国标61.8%)等细分产品,精准切入养宠、健康家居等新兴需求。
在家电行业价格战频发、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格力电器做好了充分的应对措施:
一是产品差异化,持续加码“风不吹人”、“AI节能”等中高端系列,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价格战;
二是品类拓展,通过“董明珠健康家”门店推广冰洗、厨房电器等生活电器,提升单客价值,对冲空调板块压力;
三是渠道控价,加强对线上线下渠道的价格管控,避免经销商低价串货,维护品牌形象与利润空间。
如今,格力电器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空调顾客满意度连续16年保持行业第一。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分体式空调零售量位列世界第一。
第二增长曲线快速增长
在持续优化C端产品结构的同时,格力电器在B端业务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
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板块营收95.91亿元,同比增长17.13%,占营收比重提升至9.85%,成为仅次于消费电器的第二大板块。
该板块依托格力电器在压缩机、电机、电容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积累,实现从“配套自用”到“对外供应”的突破。
凌达压缩机推出新一代12HP变频转子压缩机,能效提升5%,批量应用于C系列变频模块机,推动模块机全面迈入变频时代;柜机用大排量转子压缩机能效提升3%,噪声降低2-3dBA,应用于云佳Pro、悦省电等机型。
凯邦电机研发300公斤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达行业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垄断,批量应用于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高效防爆工业永磁辅助磁阻电机能效超越新1级标准,适配煤矿、化工等高危场景。
倾力研发的铝电解电容器(CD294W系列450V产品),纹波电流承载能力提升30%,车载OBC电容器拓展新能源汽车赛道;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满足“双85”(85℃/85%RH)标准,通过TUV与UL认证,切入光伏储能领域。
在绿色能源板块,格力电器通过再生资源与储能布局,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格力电器积极践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构建“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闭环:截至2025年6月,再生资源系统累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超6972万台(套),转化再生铜、铁、铝、塑料约96.99万吨,获批商务部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企业。
此外,工业储能产品依托压缩机与电机技术优势,已在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场景落地,成为绿色能源板块的新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智能装备板块营收3.14亿元,同比增长20.90%,增速显著,体现出“以智造赋能制造”的战略落地成效。
该板块聚焦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已拥有2个省级科研平台,累计授权专利1951件(发明专利1122件)。
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A-FMB3020D,实现大型复杂零部件一次装夹六面加工,应用于汽车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加工,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旋转电弧焊接机器人首创“高速旋转焊接+窄间隙”工艺,焊接电流提升20%-50%,焊缝力学性能显著改善,已应用于家电、汽车零部件焊接场景。
智能装备的意义不仅在于营收增长,更在于为“黑灯工厂”提供支撑——截至2025年6月,格力电器已拥有1家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5G工厂,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制造—智造—装备输出”的正向循环。
从掌握核心科技到掌握标准话语权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是格力电器的立身之本。2025年上半年,在行业普遍压缩研发投入应对价格战时,格力电器研发投入38.92亿元,同比增长7.05%,新增专利申请2397件(其中发明专利1495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346件,用持续投入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格力电器的研发体系以“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依托”,拥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截止目前,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132150项(其中发明专利72477项),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28405项,是唯一一家连续九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
这种投入并非“撒胡椒面”,而是聚焦核心领域:2025年上半年,研发资源重点投向空调低碳技术、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方向,形成“研发-应用-迭代”的闭环。例如,AI动态节能技术从2018年研发到2025年批量应用,历时7年,投入超10亿元,最终解决“节能与舒适不可兼得”的行业痛点,体现出“长期主义”的研发观。
格力电器已累计获得50项国际领先技术认证,为中国制造注入澎湃动能。
2025年新增的四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分别是:
一是可逆向送风中央空调技术及应用:创新逆向送风系统,制热时房间温升速率提升30%,耗电量降低15%,解决传统中央空调冷风吹人、热风聚集问题,已应用于“风不吹人”中央空调系列;
二是基于实时性能的宽域高效AI多联机关键技术与应用:首次实现室内机能力在线测量精度≥90%、电量测量精度≥95%,平均节能率25%,搭载自研AI芯片实现复杂场景自学习。
三是新型高效转容积式制冷剂泵及机房空调:该技术将机房空调高效的氟泵制冷模式的运行环境维度从5℃成功拓宽至20℃;扬程范围拓宽2倍,效率提升1至5倍,攻克了气液两相运行的世界难题。
四是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该技术成功攻克了压缩机宽频能效低、高频可靠性差的行业难题,实现了1-200Hz超宽频率运行,远超行业常规的15-120Hz范围。低频时可将室温波动控制在±0.3℃。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压缩机全频段提效5%,空调季节能效提升10%,低温制热量提升15%。即使在-15℃超低温环境中,其制热量仍不衰减。
格力电器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获得权威部门的高度认可。其中“变频空调低碳动态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AI芯片与动态能效寻优控制,全年耗电量降低13.6%,应用于AI节能王子、凉之夏-II等机型。
这些技术突破并非“实验室成果”,而是直接转化为用户价值:以AI动态节能技术为例,一台1.5匹的“AI节能王子”空调,按夏季使用120天、每天8小时计算,相比传统空调可省电约200度,按0.6元/度计算,一年可节省电费120元,3-4年即可收回差价,真正实现“技术普惠”。
此外,格力的多款产品斩获国内外重量级奖项:“格力·至尊空调”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格力数控机床·五轴联动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格力·冷静王+空调”获艾普兰奖金奖;凯邦无刷直流电机获艾普兰核芯奖;“格力双面女王美容仪”、“格力·真的好中式空调”获“艾普兰奖”创新奖;“格力·星空空调”、“格力·国风空调”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指南《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
掌握标准话语权是企业技术实力的最高体现。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实现重大突破: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主导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18501:2025)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18483:2025)正式发布,成为ISO制冷压缩机领域20年来首次成功立项并发布的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
截至2025年6月,格力电器累计加入54个国际/外标准组织,在ISO和IEC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33个专家职位,牵头或参与制定935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其中国际标准64项),培养了近千名标准技术专家,覆盖空调、压缩机、电机、半导体等核心领域。
标准制定权的获取,不仅提升了格力电器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更推动中国家电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转变。
线上线下协同的效率重构
渠道是格力电器的传统优势,但在电商冲击与消费习惯变化下,格力电器近年来持续推动渠道变革,2025年上半年成效显著:线上直播电商突破50亿元,线下“董明珠健康家”门店超857家,数字化系统实现全链路效率提升,构建起“自主可控、双线融合”的新零售体系。
格力电器线上渠道的变革,核心是从“依赖第三方平台”向“自营+第三方”协同转变,发力方向集中在三点:
一是直播电商。董明珠亲自参与直播带货,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场景化演示,如“AI节能空调省电实测”、“全屋智能场景体验”等,强化产品渗透。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直播转化率达8%-10%,显著高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
二是社交电商。借力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开展社群运营,通过“老客户裂变”、“区域经销商社群”等模式,实现口碑传播与精准触达,复购率提升至25%;
三是自营平台。升级“格力商城”APP,新增“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售后一键预约”等功能,用户留存率提升30%,逐步降低对第三方平台的流量依赖。
线上渠道的多元化,不仅提升了营收规模,更优化了利润结构——直播电商与自营平台的毛利率比第三方平台高5-8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消费电器板块的营收下滑压力。
线下渠道的核心变革是从“空调专卖店”向“全屋智能体验店”升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场景化体验。2025年年初,格力电器推出全新的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它通过“客厅、卧室、厨房、阳台”等场景化陈列,集中展示冰箱、洗衣机、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全品类产品,用户停留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提升至20分钟,客单价从1.2万元提升至2.5万元。
2025年3月,董明珠健康家北京店开业,随后相继落地郑州、长沙、石家庄、包头等地。目前,董明珠健康家在全国落地857家。
该模式突破传统家居卖场模式,打造健康休闲、产品体验、直播互动三大功能区,以全屋智能家电,为万千家庭创造触手可及的健康生活。首店开业日整体销售金额8560万+,直播全网场观744万人次;长沙店开业日成交额超2亿;全球曝光超5亿,市场反响热烈。
二是数字化赋能。门店配备智能导购系统,通过用户画像推荐产品,售后系统实现“一键报修、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