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09:24 | 来源:电鳗快报 |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很多芯片企业将Chiplet技术研发作为重点,暗合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演进趋势。就像乐高积木,通过小芯片组合实现大算力,这种"以空间换...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当全球AI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广东一家芯片企业带着国产工艺的突破性成果即将叩响资本市场大门——其自主研发的AI芯片仅需8颗并联,即可释放媲美国际大厂的"满血算力",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款芯片基于国内成熟制程工艺实现性能突围,犹如在半导体产业的"铁幕"上撕开一道裂缝。
在7nm以下先进制程被少数巨头垄断的当下,部分企业选择"用架构创新补工艺短板":通过三维堆叠封装技术和存算一体设计,将成熟工艺的潜力榨取到极致。这让人联想到武侠中的"四两拨千斤"——与其在受限的赛道追赶,不如重构游戏规则。
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很多芯片企业将Chiplet技术研发作为重点,暗合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演进趋势。就像乐高积木,通过小芯片组合实现大算力,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或许正是中国芯应对技术封锁的智慧答案。证券分析师指出:"资本市场正在重估国产替代的逻辑——从悲情备胎到技术平权,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个鲜活样本。"
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产业也实现了蜕变:当创新不再执着于"弯道超车",而是学会"换道领跑",那些曾被嘲笑的"落后工艺",也能浇筑出支撑AI巨厦的地基。这或许比单纯的国产替代更有启示——真正的突围,永远始于对规则的重新定义。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