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10:39 | 来源:长江商报 |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股东忙着减持套现的银之杰,经营业绩不理想。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562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此前的2021...
股价大涨后,银之杰(300085.SZ)的单一大股东又要减持套现了。
5月5日晚间,银之杰披露,股东何晔拟在未来三个月左右时间内减持不超过公司3%的股权,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目前,何晔持有银之杰13.05%的股权,系公司单一大股东。如果以5月7日收盘价32.12元/股计算,顶格减持,何晔将套现超过6亿元。
2024年9月以来,银之杰的股价表现出色,区间最大涨幅超7倍,目前的涨幅也接近3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除了何晔,银之杰的实际控制人张学君、李军、陈向军三人也频频减持。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及协议转让,上述四名股东累计套现金额超过19亿元。
股东忙着减持套现的银之杰,经营业绩不理想。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562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此前的2021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亏损,四年合计亏损6.51亿元。
大股东拟再减持或套现6.8亿
银之杰的大股东计划再度减持套现。
根据公告,股东何晔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不超过21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目前,何晔持有银之杰的股份数量为9218.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3.05%,为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
5月7日,银之杰股价收跌1.05%,报收32.12元/股。如果以这一价格计算,顶格减持,何晔或将套现6.80亿元。
银之杰于2010年5月26日,上市之初,何晔系银之杰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为19.94%。当时,单一第一大股东为张学君。张学君与李军、陈向军为银之杰共同实际控制人,上市之初,三人对银之杰的持股比分别为23.26%、9.97%、9.97%。前述四人亦为公司前四大股东。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2015年开始,上述四人频频减持套现。根据Wind系统数据统计,2015年以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上述四人已合计套现约15.90亿元。
此外,2024年9月,银之杰实际控制人还筹划协议转让。当时的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与卓海杭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三名实控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卓海杭转让其所持有公司4946.2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
转让价格为7.05元/股,较市价8.81元/股折价约20%,交易总价款约为3.49亿元。本次股权转让交易顺利完成。
加上协议转让的3.49亿元,四名股东已经合计套现约19.39亿元。
当时,银之杰公告称,卓海杭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可能性。
公告显示,卓海杭出生于1980年,居所在广州市海珠区。本次受让股权的资金,来源于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卓海杭受让股权引爆了银之杰的股价,导致其股价每股从8元左右最高涨至66.50元,区间最大涨幅超过7倍。
由于银之杰对卓海杭的介绍并不具体,有人将卓海杭与开盘啦创始人兼CEO联系在一起,并据此猜测开盘啦试图借壳银之杰登陆A股市场。
不过,截至目前,上述猜测尚未得到验证。何晔的此番大手笔减持,是否有其他意图,外界也不得而知。
归母净利润连亏四年
四大股东积极减持的银之杰,基本面不理想。
公开资料显示,银之杰主营业务包括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业务。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与支付结算、风险防控、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自助服务等业务相关的软件产品、软件开发、金融专用设备和技术服务。此外,公司还努力开拓绿色金融数字化、碳中和数字化、数字人民币等创新业务,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2010年3月,银之杰在创业板上市。上市次年,银之杰就增收不增利,且这一状态延续了三年。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银之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0.96亿元、1.01亿元、1.1亿元,净利润0.34亿元、0.21亿元、0.18亿元、0.14亿元。
银之杰试图借助并购突围。2014年,银之杰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2018年,公司筹划通过发行股份收购慧博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为7亿元,但收购失败;2020年4月,银之杰向杰智融增资550万元,获得其55%股权;2023年4月,又出资6539.40万元收购安科创新36.33%股权。
在标的助力下,2014年至2016年,银之杰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6.2亿元、9.38亿元,净利润0.28亿元、0.73亿元、0.81亿元,营收及净利连续三年增长。
但紧接着的2017年至2019年,经营状况明显低于预期,公司营业收入在12亿元上下波动,归母净利润下降明显,2019年仅为491.79万元。
2020年,公司经营业绩转好,营业收入为13.80亿元,达到迄今为止的历史巅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也较2019年大幅增长。
不过,这样的势头转瞬即逝。2021年至2024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亿元、11.16亿元、10.15亿元、8.63亿元,连续四年下降;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83亿元、1.22亿元、1.17亿元、1.29亿元,连亏四年,四年合计亏损6.51亿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再度亏损2562万元,且营业收入继续下降。
营收持续下降,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股东忙着减持,银之杰该如何走出经营困境?或许,借助资产重组等途径,是一个可选项。但截至目前,尚未见其出手。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