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6 11:04 | 来源:消费日报网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五个城市中心地段的户外大屏上了微博热搜。
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五个城市中心地段的户外大屏上了微博热搜。屏幕上赫然出现五个大字“还有可能吗?”,在这个充斥着营销噱头的互联网时代,这块没有logo也没有二维码只有白底黑字的户外大屏纯净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通过搜索笔者发现,这并不是广告营销。这个简单的问句“还有可能吗?”正是当代青年艺术家李佳锜展出的观念艺术作品。原来观念艺术要传达的讯息不一定要有具体的物质形式,文字、语言都会成为最基本的创作媒材。其主要目的不在创造审美对象,而是让观者与艺术家一起进入一次审美行动。而李佳锜正是希望通过“还有可能吗?”这个简单的问句将人与作品产生关联。目前来看,她的目的达到了。
是时候问问自己还有可能吗?
“还有可能吗?”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答案。李佳锜做的正是提醒我们,是时候问问自己,还有可能吗?
过去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有人倒在了这看不见硝烟战场,也有人变得患得患失。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每个人都受到了许多冲击。后疫情时代下,关于“可能”的思考尤为珍贵。一直以来忙于工作琐事而被忽视的亲情,还有可能重新归位吗;因为种种原因错失的爱情,还有可能破镜重圆吗;因为误会而渐行渐远的朋友,还有可能再度把酒言欢吗;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因为隔阂分道扬镳,还能重塑信任吗.....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学业、工作、社会关系、梦想都需要我们找一个机会停下来,去自我审视并完成新一轮的认知更新。
有梦想就有可能
疫情何时过去,我们还有可能回归正常生活吗?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已经连续多天没有新增本土病例,正值春暖花开亲朋好友相聚的大好时光,疫情又给了我们当头棒喝。云南瑞丽接二连三的本地确诊病例在提醒我们疫情并未结束,稍有疏忽病毒就会趁虚而入。何时能摘掉口罩回归正常生活是每个人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尽管依然深受疫情困扰,但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全国已经有一亿多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依然有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还有身处各行各业的疫情防控“守门人”,是这些人的努力让我们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成为可能。
尽管疫情对各行各业都带来巨大冲击,但我们也看到新的机遇在不断涌现。比如疫情之下的电商网购、在线文娱等“宅经济”迅速崛起,在线教育、云办公、远程医疗等领域都呈现爆发性增长。疫情影响了出国留学,“在地留学”正在成为替代选择。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有梦想的创业者开始改变方向,试图寻求跨界发展,共同在挑战中努力前行。
正如微博上有人留言”今天看到这个广告语突然的扎心了,正处在彷徨中的我,有可能实现我的心愿吗?“ 有网友回复“有梦想就有可能”。 其实每一个问题都能找到一个共性的答案:人生有无尽的可能,只要一直在路上,梦想能到达的远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岁月静好在于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如李佳锜提出的问题“还有可能吗?”同样裹挟着希冀与希望。普通人与艺术家的区别在于,艺术家具备不断捕捉具有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符号的视野,并且可以创作出直指人心的作品。所以李佳锜用这看似简单的一句问话完成了人与作品,人与自我认知之间的有效链接。“还有可能吗?”提醒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并将这种和解转化成足以继续前行的正能量。
最后,笔者看着不远处的“还有可能吗?”也想反问一句,让这个世界再回归到人性的最初、最真、最纯粹,不以利益作为寻找答案的出发点还有可能吗?因为有人一直在替这个世界思考,并且已经付诸行动。所以还有可能。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