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5 11:47 | 来源:证券之星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又重新净回笼资金,当天开展了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800亿元逆回购到期,意味着净回笼资金800亿元。...
指数午后探底回升,创业板指一度跌超2%,个股依旧是普跌状态,3300只个股下跌。
板块上,市场分歧加大,锂电、光伏等前期抱团板块再度走弱,资金进入化工、白酒、银行等方向抱团。午后,科技股止跌反弹,快手概念尾盘大涨。整体看,市场依旧是结构性行情,短线参与难度较高。
沪指跌0.44%,报收3501点;深成指跌0.84%,报收15105点;创业板指跌0.72%,报收3200点。沪股通净流入10.7亿,深股通净流入57.01亿。
央行新操作
对于A股下跌的原因,目前的共识是市场缺钱了。首先是央行释放流动性不及预期。
2021年2月4日央行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但当天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也就是说央行操作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而从上周五到本周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连续三日净投放。不过到了周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又重新净回笼资金,当天开展了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800亿元逆回购到期,意味着净回笼资金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这些操作均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但这次却进行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此前没有14天操作是因为尚未到达投放14天资金的时间窗口。一方面,1月28日之前投放的14天资金起不到跨春节的作用。
另一方面,央行可能想调整市场的预期。在一月下旬以前,不仅股市大幅上涨,部分城市的楼市也大幅上涨,大量热钱去抢购楼盘。这种背景之下,通过货币的回笼来表明了央行的态度。
综上,2021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都会有所转向,如今年的信贷或社融增速会比去年有所回落,虽然去年的名义GDP增速约为3%,对应10%的M2增速肯定是足够宽松了,但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今年估计M2增速会回落到9%左右。
资金一路向南
2月4日白酒板块表现强势,其中皇台酒业涨停,老白干酒大涨8.75%。而万众瞩目的贵州茅台,更是创下新高,股价站上2300元大关。
与之相对比的是有超3000只个股下跌,如此看来市场资金还是偏爱茅台这样确定性极高的大票,只是苦了一众的小票。
市场资金除了去茅台这样的大票外,还一路向南去了港股。
2021年1月,港股市场在南向资金的推动下走出独立行情,其中科技板块一枝独秀,恒生科技指数单月上涨11.1%。
年初至今南向投资者单月净买入创纪录超3000亿港元,而外资和香港本地资金单月净卖出超过2200亿港元。
按港交所托管口径计算,2021年1月经过计算后的外资累计流出港股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港元,而与此相对应的香港本地资金在2021年1月净流出约92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1月南向大幅净买入的背景下主要体现几点特征:一是抱团效应更加集中,1月单日净买入前五大公司占比接近80%。
二是美国"禁投令"下内资南下加速抢夺港股筹码,大幅买入电信服务、能源以及半导体板块。
三是稀缺性板块更受资金青睐。1月单月腾讯控股、美团、思摩尔国际分别获得南向资金净增持910/178/90亿港元。
往后看,预计南向资金将持续稳定流入港股市场;结合2020第四季度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今年南向净流入将达到6000-8000亿规模。
最后,说下A股
临近春节,市场将缩量,市场可能会进入暂时的平淡期,后续有关政策是松是紧、增长是否见顶等的争论可能是持续的焦点。
行业上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一是消费全年或在低基数上继续复苏,确定性相对高,仍是自下而上选股的重点方向;二是逢低吸纳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高景气的领域;三是科技及产业自主领域关注电子半导体等科技硬件自下而上、逢低吸纳机会。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